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正值惊蛰时节的省林科院,百花斗艳、千树竞荣、万木争春,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
3月6日下午,省委常委梁桂到省林科院调研林业科技创新工作。省委办公厅正厅级督查员张锋,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宾,省林科院党委书记俞东波、院长杨杰芳等陪同调研。
梁桂先后调研了国家山茶和油茶种质资源基因库、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城郊小微湿地群项目建设点、樟树(黄樟)种质资源收集圃、现代植物组培繁育中心、国家林草局林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南昌)和国家林草樟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试验基地、科研平台与科技成果推广展示平台,听取了省林科院近年来工作情况汇报。每到一处,梁桂认真察看科研项目建设现场,详细了解科研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并与科研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同时对省林科院提出的有关建议给予了明确回复和支持。
国家山茶和油茶种质资源基因库。是国内现有保存种质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四大山茶属种质基因库之一。始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100余亩。主要采用大树高接换冠技术建园,已收集山茶花品种(类型)450多个935份资源。同时,该园区也是国家油茶种质资源基因库,收集保存了7个组32个种油茶物种资源、88个油茶高产无性系、10个油茶农家品种,先后培育“赣无”油茶系列良种18个。通过近几年改扩建,山茶园已建设成为集资源收集保存、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示范于一体的种质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并成为南昌市民春季观赏茶花的主要景点。
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始建于1983年,2016年列入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占地面积130余亩,共收集竹种20属265种,以圣音竹、龟甲竹、花毛竹、黄金间碧玉竹、井冈寒竹、厚皮毛竹等珍贵观赏和本省特有竹种为特色。资源库依据地形、竹种类型布局种植了竹种基因收集区、散生经济竹种收集区、丛生竹种收集区、地被与观赏竹种收集区。建园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科研、推广项目100多项。目前该资源库集科研、教学、科普为一体,是我省竹类植物科研实验、教学实习、科普宣传、青少年教育等重要基地,取得科研成果40余项,累计接待专家考察、教学实习、青少年科普等近30万人次。
院城郊小微湿地群项目建设。规划了三期项目,一期为竹园小微湿地,面积约10亩,2020年10月建设,2021年4月建成。以展示生物多样性为特色,在环境优化、水质净化、景观游赏、科普宣教、科研监测、水土涵养方面初见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性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二期为城郊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示范及科普宣教示范点建设项目。项目区域为院内龙潭湖和天鹅湖两个水面,面积120余亩,2021年10月开工建设,2022年底完工。其中龙潭湖以湿地合理利用多样性为特色,营建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生态驳岸修复建设示范、水生蔬菜资源展示区和赏樱平台景观提升等。天鹅湖区域以展示动物生境多样性为特色,营建了林泽生境,岛屿生境修复和鸟类栖息地营巢空间,打造沼泽湿地与水上森林耦合的复合型生态系统等。三期项目2022年5月启动,目前进入项目收尾阶段。主要内容为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和生态科普进学校两大内容。通过三期城郊小微湿地项目建设,在保护与利用我院湿地资源的基础上,为全省湿地生态修复、科普宣教和自然教育作示范,让广大市民走进湿地,进一步增强保护和爱护湿地意识,助力南昌国际湿地城市建设。
黄樟及楠木等种质资源收集圃。樟树是我省省树、主要乡土树种。樟科植物是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树种,集材用、药用、香料、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于一身的多用途重要植物资源。目前我省樟树研发水平和产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省林科院专门成立了樟树研究所,国家樟树产业创新联盟、国家林草局樟树工程研究中心均设在省林科院。黄樟是樟属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南方珍贵的天然精油植物,其叶精油作为天然香料和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工等行业。目前省林科院营建了我国精油香型和资源数量最多的黄樟种质资源保存圃,保存黄樟8个香型168个优良无性系。闽楠和浙江楠是樟科的典型代表,也是我省重要乡土珍贵阔叶用材树种,是产出金丝楠的主要树种。该种质资源圃还收集保存了闽楠、浙江楠、白楠等20余种具有重要开发潜力的樟科珍稀树种,筛选保存了具有优良材用性状或特殊形态特征的闽楠、浙江楠等20个种源187个优良家系。
现代植物组培繁育中心。该中心是集科研、生产、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研发机构,主要从事植物新品种(品系)、良种等组织培养研发和工厂化生产;植物种苗病毒检测和脱毒研发;植物种苗药用等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的细胞工程合作研发;体坯、组培等生物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中心拥有一支长期从事组培快繁研究与生产的专业团队,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1人。中心占地3500㎡,其中组培操作区500㎡,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3000㎡,先后建立了木本植物、观赏花卉、草本中药材、果蔬等50余种植物的组培繁育方法和工厂化生产体系,组培苗年产能力可达2000万株。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南昌)。该中心由国家林草局批准设立,依托于江西省林科院建设成立,是一家专门从事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专业机构,2014年11月通过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获得了“计量认证书”与“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主要承担国家林草局和省、市(县、区)林业局委托的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承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组织委托的检测业务,开展有关林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监风险评估、检验检测技术和和标准修订等研究工作。中心下设办公室、质量部、南昌检测室和资溪竹木检测室,现有专业人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人,中级职称5名,中心面积约两千平米。拥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质联用仪等仪器设备200多台(套)。中心现授权认可检测产品为水、土壤、食品、种子种苗、森林可燃物、竹木制品共6大类639项参数。自2014年以来,完成检测样品5万余批次,主持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国家林业草原樟树工程中心。该中心是以樟树及樟科植物资源收集、良种繁育、高效培育、产品研发为主的国家级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由国家林业局批准组建。目前已初步建设成为产学研有机结合、区域特色和优势明显、人财物聚集度较高的区域性和行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中心现有专职工作人员37名,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15名,副高级职称人员7名。“中心”自组建以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等项目60余项。已鉴定验收成果18项,获奖成果3项;制订地方标准7项,行业标准2项;获得新产品1个、申报新品种1个,认定省级良种4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
近年来,省林科院深入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创新江西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始终坚持“科技立院、人才兴院、创新强院、开放办院”基本理念,以科技创新为第一要务,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做好“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三篇文章的工作思路,围绕保障生态安全、提高森林质量、推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大力开展了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等技术攻关。特别在杉木、毛竹、樟树研究,高产油茶研发和推广,森林药材高效栽培,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和助力林业脱贫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先后被授予“全国林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科技服务林改先进集体”“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等称号。在全国省级林科院中始终处于第一方阵。
2018年以来,全院共承担国家、省部厅级和横向科研项目320项,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23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55项,拥有专利146件,授权林业植物新品种9个,制(修)订行业、地方标准65项,选育林木良种40余个,建立油茶、竹、杉松、中药材等种质资源保存圃、科研试验基地、示范基地9.3万亩,辐射推广示范林28万亩,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34期,培训林农及技术人员2.7万人,帮扶农民养殖和种植合作社268个。林业科技在助力我省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改善江西生态环境、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省委办公厅综合二处处长柯金星、会议处副处长周昆鹏及有关同志,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有关记者,省林科院党委副书记高璜、副院长龚春和机关处室负责同志及相关科技人员参加调研。